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重塑我们的生活范式与社会发展版图。为了让更多学生走近AI世界,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次元壁”,3月27日下午,我院于生物医学楼报告厅及智能医学楼一楼举办“AI领航,学海逐光”系列科普活动,学院副院长苏卫东、孙凯、李相清、安阳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在科普讲座环节,孙凯老师首先聚焦AI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从AI的定义出发,为学生梳理发展历程,追溯AI从概念萌芽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随后,孙凯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在医疗领域,孙凯老师着重介绍了AI在治疗预测方面的关键作用。AI通过对大量患者历史数据的深度学习,能够精准预测特定患者在接受某种治疗前的预后情况,从而辅助医生在治疗方案的制定阶段,选择最适宜的治疗路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此外,他又通过AI在翻译、自动驾驶等现实操作案例,让同学们直观领略到AI对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随后,便进入到令人期待的前沿实验室展示环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苏卫东老师的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实验室目前已成功开发多款智能康复机器人平台,从辅助肢体运动的外骨骼机器人,到精准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小型康复器械,每一件都凝聚着学院科研团队的智慧结晶。这些康复机器人借助 AI 技术,能够精准捕捉患者的运动意图,根据个体康复需求实时调整训练方案,显著提升了康复治疗的效率与效果。
智慧生物医疗机器人实验室由李相清老师负责,在生物医疗机器人研发领域,李老师带领团队将AI技术深度融合,手术实操阶段,机器人凭借先进的AI算法,能够模拟外科专家的思维模式,对手术过程进行精准规划与执行,极大程度保障了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康复机器人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安阳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款先进的康复轮椅。这款轮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代步工具,它集成了多种AI技术。通过传感器感知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与周围环境,轮椅能够自动调整行驶速度、转向角度,甚至具备爬坡辅助、避障等功能。在现场演示中,使用者轻松操控轮椅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充分展现了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在提升残障人士生活质量方面的卓越成果。
本次AI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对AI知识的认知面,更激发了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学院将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元的科技交流平台,与大家携手共进,书写科技赋能未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