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PI李庆华博士及其领衔的“人工智能医学辅助诊断实验室”,依托“医学+人工智能”跨学科优势,在宫颈癌筛查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宫颈癌防治体系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李庆华博士
一、核心技术研发:AI工具革新传统筛查模式
李庆华博士团队聚焦宫颈癌早期诊断需求十余年,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
1. 超高速显微图像扫描仪与AI辅助诊断软件:结合HPV检测、DNA倍体分析、TCT AI辅助诊断等多模态数据,实现宫颈细胞病理图像的快速识别与精准分析,模型准确率达95%以上,单例样本处理时间缩短50%,显著提升筛查效率。
2. 无人化病理实验室软硬件系统:集成机械臂操作、OCR样本信息识别及云端数据管理,实现样本处理全流程自动化,降低人工干预误差30%,相关技术成果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1项,一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6项,已在山东省2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3. 微流控技术与生物芯片开发:基于工业自动化技术迁移,开发高通量细胞检测平台,推动医学检测向即时化、便携化发展,目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中科院1区高水平论文2篇。


二、临床应用成效:泰安试点验证AI赋能普惠价值
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为试点,李庆华团队的技术成果展现出显著成效:
效率与质量双提升:AI系统使年筛查能力突破10万例,阳性检出率提升至4.065%(传统模式为3.12%),诊断周期缩短50%。
资源优化与基层赋能:无人化实验室降低人力成本,智能化病案管理系统实现全省数据互通,基层医疗机构可实时获取省级专家复核意见,助力医疗资源下沉。
社会公平性提升:优先覆盖农村及城镇低保妇女群体,未来5年计划为山东省1000万适龄女性提供服务,推动医疗公平,推动成立省级AI宫颈癌防治质控平台,形成“省级统筹—市级落地—县级覆盖”三级网络,构建省级AI辅助诊断平台,实现“基层采样—云端分析—远程复核”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打造AI赋能三级宫颈癌防治网络。

三、产学研协同: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链条
李庆华团队注重“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 校企合作:与科技创新企业共建“济南市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济南全龄妇女健康重点实验室”,推动“营养智能诊疗系统”、“细胞学肿瘤辅助诊断系统”等成果临床转化,覆盖肿瘤早筛早诊,营养干预与慢性病管理等。
2. 标准化建设:推动“AI+宫颈癌防治”省级标准立项,制定宫颈癌筛查数据标准,为行业规范化提供范本。
3. 人才培养:通过暑期科研实习项目,吸引海内外高校学生参与“病理AI辅助诊断系统”等课题,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多名实习生获国际顶尖学府录取。

李庆华团队以“AI+医学”为核心,不仅为山东省宫颈癌防治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医疗样本,更通过技术标准化与政策协同。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深化医工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让AI技术惠及更多患者。